温馨提示

详情描述

刘伯温(滕王阁序)

刘伯温,名基,字伯温,明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,浙江青田人。他生于元至正五年(1345年),卒于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0年)。刘伯温自幼聪明好学,通经史,善诗文,成年后步入仕途,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,功勋卓著。他在文学史上以《滕王阁序》等名篇佳作著称,被后人誉为“明朝文坛第一人”。

《滕王阁序》是刘伯温的代表作之一,作于明洪武三年(1370年)。当时,刘伯温受朱元璋之命,前往江西南昌督察军务,顺便探望好友、江西布政使张正常。在南昌,刘伯温游览了著名的滕王阁,感慨万千,遂挥毫泼墨,创作了这篇千古绝唱。

滕王阁,位于南昌市西北部的赣江边,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。它始建于唐代,由时任豫章郡守(今南昌市市长)滕王李元婴兴建。滕王阁历经数次战乱和自然灾害,多次被毁,又多次重建。到了明代,滕王阁已经残破不堪,刘伯温游览时所见,已是满目疮痍。

《滕王阁序》开篇即以“豫章故郡,洪都新府”点明地点,接着用“星分翼轸,地接衡庐”描绘出滕王阁的地理位置。然后,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,描述了滕王阁的昔日辉煌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这里的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已成为千古绝唱,被后人传颂不衰。

在描绘滕王阁的美丽景色后,刘伯温转入对历史沧桑的感慨:“嗟乎!时运不齐,命途多舛。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。”他以此感叹自己的命运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。然而,他并没有沉溺于悲观,而是以“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?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”表达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奋发向前的精神。

接下来,刘伯温以“酌贪泉而觉爽,处涸辙以犹欢”自我激励,表示自己即使在困境中,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,勇往直前。这种精神品质,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,依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。

《滕王阁序》最后,刘伯温以“所守或匪亲,化为狼与豺。徒慕君之高义也!”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,以及对朋友的真挚情感。这篇文章,既展现了刘伯温卓越的文学才华,又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。

刘伯温的《滕王阁序》问世后,被誉为“千古绝唱”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它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佳作,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。在这篇文章中,刘伯温以壮美的词句,描绘了滕王阁的美丽景色,以激昂的文字,表达了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。这篇文章,既是对滕王阁历史的见证,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。

总之,刘伯温的《滕王阁序》是一篇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高度文学价值的作品。它让我们领略了滕王阁的壮美风光,感受到了刘伯温的豪情壮志,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、奋发向前的精神。今天,我们阅读这篇文章,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词句,更能从中汲取力量,鼓舞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。